近日,我校化学与化工学院2021级研究生贺成超同学(导师张智芳教授)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顶级期刊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》发表了题为“Energy-Efficiency Co-Production of Benzoquinone and H2by Resourcing Waste Phenol in a Hybrid Alkali/Acid Flow Cell”的研究论文,该论文的第一完成单位为榆林学院。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》为化学领域顶级期刊(影响因子16.6),这是我校研究生首次在该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。
在电化学氧化和混合酸/碱流动池器件研究的基础上,针对目前领域中存在的苯酚处理策略不明,苯醌合成难度大的科学问题,在该论文中提出了一种电化学氧化苯酚制苯醌的通用设计策略,并开发其高效合成方法。研究人员采用部分硫化策略,在泡沫镍上构筑Ni9S8-Ni15O16混合异质纳米结构(图1)。这种纳米结构在碱性溶液中对电化学苯酚氧化(EOP)表现出显著增强的催化活性,只需要1.35 Vvs.RHE就可以达到10 mA cm-2的电流密度,并且苯醌生产的法拉第效率高达92%(图2)。组装的混合酸/碱电解池可以在0.9 V的固定电位下连续运行300小时以上。同时,通过混合酸/碱流动池的设计和设备集成,首次实现了电化学氧化有机污染物苯酚联产高附加值苯醌和氢气(图3)。
图1.Ni9S8-Ni15O16混合异质纳米结构的合成方法。
图2.Ni9S8-Ni15O16在阳极苯酚氧化过程中的电催化性能。(a)不同催化剂在1 M KOH和5 mM苯酚中的苯酚阳极氧化活性(未IR补偿);扫描速率:2 mVs-1;(b)不同催化剂时苯酚阳极氧化过电位(20 mA cm-2和50 mA cm-2);(c)由(a)中的LSV曲线导出的电催化剂在阳极苯酚氧化的塔菲尔图;(d)不同催化剂在阳极的奈奎斯特图(未IR补偿);(e)不同催化剂的Cdl;(f)不同电位下Ni9S8-Ni15O16电化学氧化苯酚的稳定性实验;(g)不同电位下苯醌生产的法拉第效率图;(h)Ni9S8-Ni15O16在1.474 Vvs.RHE条件下阳极氧化的稳定性实验;(i)不同外加电位下Ni9S8-Ni15O16的原位拉曼光谱图;(j)原位拉曼测试池结构示意图;(k)不同电位下Ni9S8-Ni15O16将苯酚(蓝色)为苯醌(红色)的1H核磁共振光谱图;(l)苯酚(绿色)氧化为苯醌(橙色)的1H核磁共振光谱图。DMSO为内标(浅紫色)。
图3.Ni9S8-Ni15O16/NF || RuIr/Ti的电化学性能。(a)混合酸/碱电解池极板结构图和(b)传统碱性电解池极板结构图;(c)混合酸/碱电解池结构图和(d)传统碱性电解槽;(e)不同pH条件下HER-EOP和HER-OER的LSV曲线;(f)混合酸/碱电解池和传统碱性电解池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EOP-HER外加电压的比较;(g)在50小时的循环实验中,混合酸/碱电解池生产苯醌和氢气的法拉第效率和产率;(h)Ni9S8-Ni15O16/NF在0.9 V电压下的长期稳定性测试。